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第十一回

上一章 下一章

李晋王阅兵试箭

  却说晋王既得了安景思,不胜大喜,当日遂将打死的虎,令良匠割头为盔,剥皮为袍,脚皮为靴,又令铁匠打造毕燕挝、(犭唐)猊铠甲、浑铁搠一齐完备,赐景思全身披挂。晋王曰:“安景思,你会骑马否?”景思曰:“我自来不会骑马,今愿试之。”晋王命将校选几匹好马,到帐前来,景思用手一按,那马扑地而倒,一连按倒数匹好马。周德威曰:“勇将必须雄马,临阵才能成得大事。”晋王曰:“我在直北四十年,只讨得一匹好马,名唤千里浑,快牵来与他骑。”景思仍将马一按,那马亦倒地,晋王曰:“如用此为将,甚与他骑?想起来西凉州进我一匹好马在哪里?”嗣源应曰:“在后营用两条铁索系在脊上,,四蹄俱是铁索绊定,人不敢近。”晋王曰:“快将铁索解去,牵来与景思,自去降伏。”景思欣然提着毕燕挝浑铁搠,到后营一觑,那马望景思大吼,扑将起来,景思侧身一躲,左手抓住鬃鬣,翻身跳上,跑出营前。此马久不骑人,驮得景思,漫坡越岭,一径飞跑去了。晋王拍案大惊,谓周德威曰:“你说勇将须要好马,今恐丧其命。”言未毕,只见景思跨马如毪,从山坡后跑将出来。

  晋王看得见人马无恙,大喜曰:“这马中用否?”景思曰:“马便好,只是有些腰软,将就骑着罢。”晋王即命结束披挂,立在帐前,果是英雄。晋王看十分欢喜,乃曰:“吾有十二太保,皆吾恩养,虽亲疏不同,胜如一体,今升汝做个十三太保,改名李存孝,称号飞虎大将军,仍使薛铁山、贺黑虎二人为汝副将,听受约束,随带飞虎兵三千,克日起程。存孝拜谢,遂以父王呼之。

  当日,晋王回入帐中,令萧刘二妃,送邓瑞云去,与存孝成其夫妇。二人行婚礼毕,即设合卺喜筵庆贺,不在话下。后人因晋王推心用人,有诗赞曰:古云良将至难求,英雄谁不觅封侯,晋王只为推心腹,赢得勋名到白头。

  叹存孝一绝云:

  石父昂昂岂化胎,天生勇汉作良材,

  牧羊卧处谁曾问,一日声名遍九垓。

  后人又赞一绝云:

  翠岩曲涧水潺潺,猛将连年屈此间,

  若非梦兆先垂报,谁向岩前望远山。

  却说晋王次日升帐,文武恭贺礼毕,存孝谢曰:“蒙父王视以至亲,儿乞为先锋。”晋王乃壮其志,即取印与之。周德威曰:“不可,大王部下,有五百家将,十二太保,便将此印与存孝挂,诚恐人议论大王有弃旧迎新之意。”晋王曰:“汝何主意?”德威曰:“可令众人与存孝同到营前比箭,分其胜负,如射得三箭中红心者,与以先锋印,方可以掩众口。”晋王曰:“汝言有理!”是日,晋王戴冲天冠,穿衮龙袍,玉带珠履,正中而坐,诸将侍立左右。晋王令诸将比试弓箭,定下先锋,将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之上,又设一箭垛,离百步为界,众将分为两队,十三太保穿红,五百家将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立马,听候指挥。晋王传令曰:“如有射得三箭中红心者,鸣金击鼓以应之,即将红袍赏赐,随令挂先锋樱晋王教诸将先射,言未竟声,红袍队中一将,骤马持弓而出,众视之,乃是太保康君利,把马飞纵,来往三遭,搭上箭,扣满弓,放射一箭,其箭未及射到红心上面,已自落地,金鼓寂然。晋王大怒曰:“一箭尤然不中,安敢望挂先锋印乎?”喝令推出君利斩之。德威慌忙跪下告曰:“未曾出军,岂先斩家将乎?恐于军不利。权记过,后去将功赎罪。”晋王曰:“既如此,难以全免。”随令拿下,重打四十皮鞭。晋王怒气略息,康君利羞惭满面而退。是此康君利积恨于怀,每日生嫉妒,有害存孝之意。

  晋王叫众将来试,只见绿袍队中一将,奋武而出,众视之,乃副将夏日新也,遂骤马持弓,看垛一遭,第二番一箭正中红心,金鼓齐鸣。日新呼曰:“快取袍印过来!”晋王曰:“只此一箭,未足以当此职。”红袍队中一将,飞马出曰:“看我射来,显汝二人手段。”拽满雕弓,连射三箭,只有一箭中红心。众皆喝彩,乃四太保李从信也。从信曰:“吾中一箭,不得此袍,合得先锋印。”晋王曰:“吾有言在先,汝何犯令耶?”从信默默无言。红袍队中一将出曰:“你二人射中红心,岂足为奇?看我连射三箭来。”乃大太保李嗣源也。飞马翻身,背射三箭,二中红心。嗣源曰:“吾翻身背射,中却二箭,合得此印与袍。”

  言未绝,红袍队中一将,飞马出曰:“汝翻身背射奇,看我射红心。”但见那人:

  虎皮磕脑豹皮裈,衬甲衣笼细织金,

  手内燕檛光闪闪,腰间利剑冷森森。

  又有诗云:

  蜀锦鞍鞯宝镫光,五明骏马玉玎珰,

  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攒箭羽长,

  红锦袍明金孔雀,绿配鞓带束紫鸳鸯,

  参差半露黄金甲,手执银丝铁杆枪。

  其人乃李存孝也。骤马到界口,扭回身,连射三箭,皆中红心,众人喝彩。存孝厉声大呼曰:“吾今三箭皆中红心,先锋定矣!看我单取锦袍,以示英雄。”拈弓搭箭,径往柳梢射之,一箭射断柳梢,锦袍坠下,存孝飞马取锦袍披于身上,往来驰骤一遭,下马对晋王面前拜谢。晋王遂令存孝为先锋,设酒相庆。

  忽报辕门外有一支兵来索战,存孝曰:“父王且留杯中酒,待儿去拿一将来才饮。”言毕,飞身上马出营,大叫:“来将何人?”二人答曰:“吾乃飞虎山大将安休休、薛阿檀是也!”存孝更不答话,拍马向前,二将一齐迎敌,被存孝大喝一声,把二将活擒过来,勒马回营,其时酒尚未寒。晋王大喜,即使二将归存孝帐下,存孝与之结为兄弟,折箭为盟,永相救援。

  却说晋王因收了存孝,在居延川上住了一月,军情紧急,不敢久停。晋王传令,拔寨起程,一声炮响,大队军马离子飞虎山,望中原进发,日行夜宿,不觉已到大潼城。哨马报说,大潼镇守官李友金领众迎接。晋王入城,吩咐军马安下,友金至府相见,各叙礼毕,友金称晋王为皇兄,晋王呼友金为御弟。

  友金大设筵席,款待晋王及诸将官,酒至二巡,友金起身谓晋王曰:“皇兄上长安,乞带小弟,领本部人马,一同去破巢如何?”晋王曰:“朝廷曾有旨取尔否?”友金曰:“并无。”

  晋王曰:“既无圣旨,吾岂敢擅自带尔去?”友金曰:“吾既不去,愿令大将两员领军二万,相助皇兄可否?”晋王允诺,并问:“二将是谁?”友金曰:“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

  友金遂令二将见王叩头。

  晋王辞别友金,传令催军趱行,望河中府进发。行不二日,哨马报说,前近石岭关。晋王传令,安营歇息,准备次日打关。

  欲知攻关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有诗题石岭关曰:

  一派巉岩万仞山,天然险峻建雄关,

  俯观平地果何远,仰望云霄去不难,

  车马驱驰须按步,雁鸿飞度怕重还。

  由来多少英雄汉,到此应教胆战寒。


残唐五代史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是传为元末明初罗贯中编辑的长篇历史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小说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主要描写了唐末黄巢起义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段动荡时期的兴衰历史,展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唐末天下大乱,梁、唐、晋、汉、周相继产生,从此引发了高老鹞力胜郭家雀、王彦章命丧绝章岭赵匡胤三打韩通等传说故事,一直到赵匡胤登基建宋。全书取材于正史和民间传说,缺少艺术加工,多直接采用陈言。对黄巢多有歪曲,少数人物如李存孝、王彦章等形象描写尚生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