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丸散第七 三关主对法第六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下乳第九 下痢第十五 中风第十二 丹毒第四 九漏第一 九虫第七 五痔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 五脏积聚第七 五脏脉所属第四 产难第五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 伤寒例第一 伤寒发黄第十四 伤寒杂治第十 伤寒第五 伤寒膏第三 何时得病第九 偏风第四 养性序第一 养胎第三 冷痢第八 分别病形状第五 初生出腹第二 劳复第十一 卒死第一 反胃第四 发汗丸第六 发汗吐下后第九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背第三 口病第三 吐血第六 呕吐哕逆第五 咳嗽第五 咳嗽第六 咽门论第三 唇病第五 喉咙论第三 喉病第七 噎塞第六 四肢第三 坚症积聚第五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头面第一 头面风第八 好忘第七 妇人病第八 妊娠恶阻第二 妊娠诸病第四 子死腹中第六 宜下第八 宜吐第七 客忤第四 小儿杂病第九 小儿病第九 小儿痢第十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居处法第三 平脉大法第一 序例第一 序论第一 心劳第三 心脏脉论第一 心腹痛第六 心腹痛第十三 心腹第二 心虚实第二 恶疾大风第五 恶露第十四 惊悸第六 惊痫第三 房中补益第八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 指下形状第三 按摩法第四 明堂三人图第一 月水不通第十九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服食法第六 杂治第十七 杂病第七 杂补第七 果实第二 气极第四 水肿第四 求子第一 汤液第二 消渴第一 淋渴第十六 淋闭第二 温疟第十五 溺血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灸例第六 热病第五 热痢第七 用针略例第五 疔肿第一 疥癣第四 疳湿痢第九 痈疽瘰第八 痈疽第二 痰饮第六 痼冷积热第八 瘭疽第六 瘾疹第五 瘿瘤第七 瘿瘤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百合第十二 皮虚实第四 目病第一 秘涩第六 积气第五 空青商陆散 筋极第四 精极第四 耳疾第八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肛门论第三 肝劳第三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肠痈第二 肺劳第三 肺痈第七 肺痿第六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胀满第七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胞胎不出第八 胡臭漏腋第五 胸痹第七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脱肛第六 脾劳第三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腰痛第七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舌病第四 舌论第三 菜蔬第三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蛇虫等毒第二 蛊毒第四论 补益第十八 补肾第八 角弓反张第七 解五石毒第三 解百药毒第二 解食毒第一 议处方第五 论合和第七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服饵第八 论杂风状第一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用药第六 论药藏第九 论诊候第四 论风毒状第一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溪毒证第十六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 诸散第三 诸膏第五 诸般伤损第三 诸风第二 调气法第五 谷米第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唇病第五

上一章 下一章

(甲煎法二首,方二十首,灸法二首)

润脾膏
治脾热唇焦枯无润方

  生地黄汁(一升) 生麦门冬(四两) 生天门冬(切一升) 葳蕤(四两) 细辛 甘草 川芎白术(各二两) 黄 升麻(各三两) 猪膏(三升)

  上十一味 咀,诸药苦酒淹一宿,绵裹药,临煎下生地黄汁,与猪膏共煎取膏鸣,水气尽去滓,取细细含之。

甲煎唇脂
  治唇裂口臭方。

  先以麻捣泥,泥两口好瓷瓶,容一斗以上,各浓半寸曝令干。

  甘松香(五两) 艾纳香 苜蓿香 茅香(各一两) 藿香(三两) 零陵香(四两)

  上六味先以酒一升,水五升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切之,又以酒水各一升浸一宿,明旦纳于一斗五升乌麻油中,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去滓,纳上件一口瓶中,令少许不满,然后取∶

  ?两) 丁香(一两) 麝香(一两) 甲香(一两)

  上八味,先酒水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各别捣碎,不用绝细,以蜜二升、酒一升和香,纳上件瓷瓶中令实满,以绵裹瓶口,又以竹篾交横约之,勿令香出。先掘地埋上件油瓶,令口与地平,以香瓶合覆油瓶上,令两口相当,以麻捣泥泥两瓶口际,令牢密,可浓半寸许,用糠壅瓶上,浓五寸,烧之,火欲尽,即加糠,三日三夜,勿令火绝,计糠十二石讫,停三日,令冷出之。别炼蜡八斤,煮数沸,纳紫草十二两煎之,数十沸,取一茎紫草向爪甲上研看紫草骨白,出之。又以绵滤过与前煎相和,令调,乃纳朱砂粉六两,搅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间,倾竹筒中纸裹筒上麻缠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计此可得五十挺。

甲煎口脂,治唇白无血色及口臭方。

烧香泽法

  沉香 甲香 丁香 麝香 檀香 苏合香 薰陆香 零陵香 白胶香 藿香 甘松香 泽兰上十二味各六两,胡麻油五升,先煎油令熟,乃下白胶、藿香、甘松、泽兰,少时下火,绵滤纳瓷瓶中,余八种香捣作末,以蜜和,勿过湿,纳着一小瓷瓶中令满,以绵幕口,竹十字络之。以小瓶覆大瓶上,两口相合,密泥泥之。乃掘地埋油瓶,令口与地平,乃聚干牛粪烧之,七日七夜不须急,满十二日烧之弥佳,待冷出之即成。其瓶并须熟泥匀浓一寸,曝干,乃可用,(一方用糠火烧之。

炼蜡合甲煎法

  蜡(二两) 紫草(二两)

  上先炼蜡,令消,乃纳紫草煮之,少时候看,以紫草于指甲上研之,紫草心白即出之,下蜡,勿令凝,即倾弱一合甲煎于蜡中,均搅之讫,灌筒中,则勿触动之,冷凝乃取之,便成好口脂也。敷口面,日三。

治紧唇方。

  缠白布作大灯炷如指,安斧刃上,燃炷令刃汗出,拭以敷唇上,日二三度,故青布亦佳,并治沈唇。

又方 青布灰以酒服之,亦可脂和涂。

又方 以蛇皮拭之,烧为灰,敷之。

又方 水服蛴螬灰,良。

又方 自死蝼蛄灰敷之。

又方 又火炙蜡贴唇上,瘥。

又方 炙松脂粘贴,瘥。

  紧唇,灸虎口,男左女右。

  又灸承浆三壮。

  治沈唇方。

  以干蛴螬烧末和猪脂,临卧敷之。

又方 烧鳖甲及头,令烟尽,末敷之,日三。

  治唇生疮方。

  以头垢敷之,日三。

又方 以胡粉敷之。

  治唇边生疮,连年不瘥方。

  以八月蓝叶十斤绞取汁洗,不过三日瘥。

治唇生核方。

  猪屎平量一升,以水投,绞取汁,温服之。

治唇舌忽生疮方。

  烧鸡屎白末,以布裹着病上,含之。

  治唇黑肿、痛痒不可忍方。

  取大钱四文于石上,以腊月猪脂磨取汁,涂之。

又方 以竹弓弹之,出其恶血,瘥。

又方 ∶烧乱发及蜂房、六畜毛,作灰,猪脂和敷之,亦治沈唇。

治冬月唇干坼、血出方。

  捣桃仁,以猪脂和,敷之。

  治远行唇口面皴裂方。

  熟煎猪脂,将行夜,常敷面卧,行万里,野宿不损。


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5条名句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0条评论